台灣農業正面臨三缺一高困境:缺工、缺地、缺水,以及極端氣候衝擊。農委會統計顯示,2023年全台農業勞動力缺口達12萬人,其中70歲以上農民占比逾35%。在此背景下,鐳神智能C16與C32雷達憑藉其地形建模與環境感知能力,正協助台灣農民將經驗傳承轉型為數據決策,開創精準農業新局。
一、雷達技術的農業優勢:穿透、精準、全天候
1. C16:果園管理的全能助手
- 3D地形掃描:以0.1°解析度建立果樹高度與密度模型,誤差<5公分(台南玉井芒果園實測)。
- 病蟲害預警:透過葉面反射波長差異,提早3天發現炭疽病感染區(屏東蓮霧園案例)。
2. C32:大面積農地的空中之眼
- 土壤濕度監測:320米範圍掃描,搭配介電常數分析,濕度誤差<3%(雲林西螺稻作區實績)。
- 無人機協作:引導無人機夜間噴藥,降低蒸散損耗,節省40%農藥用量(台東池上稻田應用)。
二、四大應用場景:從生產到產銷的數位鏈
1. 智慧果園:從採收到分級的全面升級
- 採收路徑規劃:台南玉井芒果園導入C16後,採收機器人移動效率提升30%,損耗率從8%降至2%。
- 自動分級系統:C16掃描果實大小與表面瑕疵,AI分級準確率達95%(台中梨山茶園案例)。
2. 水稻田的精準灌溉革命
- 需求預測模型:雲林西螺農會整合C32雷達與氣象站數據,AI灌溉系統節水50%,稻穀產量反增12%。
- 水位監控:雷達偵測田區水位,自動開關水閘門,取代人工巡田(宜蘭三星蔥田實作)。
3. 茶園霜害防治:科技取代經驗
- 露水凝結偵測:C16於宜蘭冬山茶園監測葉面溫度,預測霜害發生機率,準確率達90%。
- 自動防護系統:觸發噴霧裝置形成保護膜,減少30%凍傷損失。
4. 漁牧業的跨界應用
- 養殖池溶氧量監測:C32掃描水面波紋反推溶氧濃度(台南七股虱目魚塭案例)。
- 禽舍安全巡檢:雷達偵測野狗入侵,自動啟動驅趕聲波(彰化蛋雞場實績)。
三、政策推力與產業生態系
1. 農委會「智慧農業4.0」補助方案
- 2024年編列新台幣8億元,補助農民最高50%雷達設備購置費用。
- 示範案例:嘉義阿里山茶區導入C16後,每公頃年產值增加NT$120萬。
2. 新創團隊的技術加值
- 「田裡學」團隊開發雷達種田APP:整合C32數據與農民經驗值,提供施肥建議。
- 無人機服務商天巡智能:全台首創雷達導航農噴服務,已簽約300公頃農地。
四、挑戰與未來展望
1. 技術門檻與教育推廣
- 老農接受度:70歲以上農民僅23%願意學習操作介面(農委會2023年調查)。
- 解決方案:開發語音控制系統與LINE Bot推播警訊48。
2. 數據整合與跨域應用
- 建立「農業雷達雲平台」:整合全台農地數據,預測產銷失衡風險。
- 擴展外銷應用:與日本JA全農合作,將台灣經驗複製至九州芒果園。
當C16雷達在台南果園劃出完美採收路徑,當C32於雲林稻田預測灌溉時機,台灣農業正悄然掀起寧靜革命。這不是取代人力的冷冰冰科技,而是讓百年農智慧與數據共舞的新篇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