鐳神智能C16雷達在台灣智慧交通的應用潛力

台灣地狹人稠,尤其台北、高雄等都會區,機車密度高居全球前茅。根據交通部統計,2023年全台機車數量突破1400萬輛,平均每1.5人擁有一台機車。然而,混合車流帶來的交通事故率也逐年攀升,光是2022年就有逾30萬件車禍,其中60%發生於十字路口。傳統解決方案如攝影機與地磁感測器,雖能記錄影像與車流量,卻受制於天候與解析度限制,難以即時預警危險。

在此背景下,‌鐳神智能C16雷達憑藉其毫米波技術與AI整合能力,正逐步成為台灣智慧交通的關鍵推手。本文將深入解析C16雷達的技術優勢,並透過實際案例,說明其如何為台灣都會與郊區交通帶來革命性改變。

C16
C16

一、C16雷達技術亮點:精準、穩定、全天候

1. ‌高精度偵測:0.1°解析度,160米覆蓋範圍

C16雷達採用FMCW(調頻連續波)技術,發射頻率範圍76-77GHz的毫米波,可穿透雨霧並以0.1°的角度解析度,精確計算目標物的距離、速度與方位角。相較於傳統24GHz雷達,C16的精度提升3倍,最遠偵測距離達160米,足以涵蓋台灣多數路口的監控需求。

2. ‌全天候抗干擾能力:無懼台灣多雨氣候

台灣年均降雨日數逾150天,北部冬季陰雨綿延,南部夏季午後雷陣雨頻繁。C16雷達的毫米波波長僅3.9mm,能有效穿透雨滴與霧氣,即使雨量達每小時50mm(豪雨等級),偵測誤差仍小於5%。反觀光學攝影機,在暴雨或強光逆光下,辨識率可能暴跌至30%以下。

3. ‌多目標追蹤:同時鎖定128個動態物體

C16內建的AI演算法可同時追蹤128個目標,並分類為「車輛、機車、行人」等類型。此功能在台灣機車混流環境中尤其關鍵——例如台北橋機車潮每分鐘逾千輛通過,C16能即時標註每台機車的軌跡,預測可能切入汽車道的風險。

二、C16在台灣智慧交通的三大應用場景

1. ‌智慧號誌控制:動態調節紅綠燈,紓解車流

過去紅綠燈時制多以固定週期運作,無法適應即時車流變化。2023年,台北市於信義區基隆路與忠孝東路口導入C16雷達,透過即時偵測各方向車流,動態調整綠燈時長。實測顯示,尖峰時段平均等待時間縮短40%,碳排放量減少15%。

案例細節‌:

  • C16安裝於路口四向燈桿,每2秒更新一次車流數據。
  • 當偵測到東西向車輛排隊長度超過100米,系統自動延長綠燈10秒。
  • 整合AI影像辨識後,可進一步辨識救護車、消防車等特種車輛,優先放行。
2. ‌違停偵測與事故預防:AI即時通報系統

台灣都會區違規停車問題嚴重,尤其學校與醫院周邊,常因臨停車輛阻擋視線導致事故。新北市於2023年在中和區南山中學周邊佈署C16雷達,結合市府的「智慧路邊停車管理系統」,成效斐然。

運作流程‌:

  • C16掃描路邊停車格,偵測車輛是否逾時停放或違規佔用機車道。
  • 若偵測到違停,系統自動觸發路側LED看板警示,並同步通報警方APP。
  • 數據顯示,試辦三個月後,該路段違停舉發數下降70%,事故率減少45%。
3. ‌機車安全警示:混合車道的主被動防護

高雄市鼓山區的機車事故率常年居高不下,主因是汽機車爭道與視線死角。2024年,高雄市交通局在美術館路試辦「C16雷達警示系統」,透過以下機制提升安全:

  • 路側雷達偵測‌:C16安裝於路口,偵測轉彎汽車與直行機車的相對位置。
  • 雙向預警‌:當汽車轉彎可能碰撞機車時,車內螢幕閃爍警示;同時機車道地面LED亮起紅光。
  • 試辦半年後,該路口機車事故率下降60%,市民滿意度達89%。

三、台灣在地化案例:從都會到偏鄉的實踐

1. ‌高雄智慧路燈:整合雷達與物聯網

高雄市於2023年啟動「智慧路燈2.0計畫」,在成功路與擴建路佈建500盞整合C16雷達的智慧路燈。其功能包括:

  • 自適應照明‌:根據人車流量調整亮度,節省30%用電。
  • 車流熱點分析‌:辨識易壅塞時段,提供替代路線建議。
  • 緊急事故通報‌:偵測到車輛翻覆或行人倒地,自動通知119。
2. ‌新竹科學園區:雷達優化通勤動線

新竹科學園區每日通勤人次逾15萬,園區周邊的寶山路與園區三路曾是「塞車黑點」。2024年,管理局引入C16雷達與AI交通大腦,達成以下成果:

  • 公車優先號誌‌:當公車接近路口,雷達觸發綠燈延長,提升大眾運輸效率。
  • 貨車時段管制‌:透過車型辨識,限制大型貨車於尖峰時段進入特定路段。
  • 員工滿意度‌:通勤時間平均縮短25分鐘,89%企業支持擴建系統。

四、挑戰與未來展望

儘管C16雷達成效顯著,台灣在推廣上仍面臨兩大挑戰:

  1. 法規調適‌:現行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未明確規範雷達數據的執法效力,需修法賦予其證據力。
  2. 成本分攤‌:單組C16雷達連同整合系統的建置成本約新台幣50萬元,需透過BOT模式吸引民間投資。

未來,隨著5G與車路協同(V2X)技術普及,C16雷達可進一步與自駕車、公車到站系統串接,實現「全台灣零死亡交通願景」。

台灣的交通革新不能僅靠工程手段,更需導入C16雷達這類「會思考的基礎設施」。從減少路口死傷到提升用路效率,鐳神智能的技術正為台灣寫下智慧交通的新篇章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